中国经济尚在底部徘徊 未来几年增速可能维持低位(2)
瑞银估算今年房地产建设活动下滑会进一步拉低GDP增速1.5个百分点,因此决策层有必要在去年出台的稳增长措施的基础上,力度还需增加1个百分点以上的GDP。目前来看,政策力度看似超出上述估算,但这主要是为了弥补地方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锐减、地方债务改革所留下的基建融资缺口。这就是为何决策层近期想方设法解决基建融资问题、推动项目落地,包括鼓励政策性银行发挥更大的作用、盘活财政沉淀资金、大力推广PPP模式、更务实地推进地方债务改革,以及松绑信贷约束条件。
现阶段,中国政府仍然有足够的经济资源和政治力量来动用政策支持增长,但政府也希望避免加剧产能过剩、或杠杆率进一步快速攀升。另一方面,我国依然存在基建投资空间,特别是铁路、城镇公共交通、城镇地下管廊、水利和环保等领域。基建设施可以改善实物和人力资本收益率。而且此类投资通常发生在一国快速工业化期间、而非之后,因此不应直接将我国当前的基建投资增速与发达国家对比。但基建投资只能在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回暖之前短暂支撑经济增长,无法扭转长期放缓的趋势。
在汪涛看来,要不是得益于迄今为止的稳增长政策,基建投资增速就不会在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显著下滑时逆势快速增长,目前的增长也不会稳定在目前6%~7%的水平。未来可能进一步出台的稳增长措施应有助于抵消其他下行的压力,但无法全面扭转下行趋势、甚至将其推向更高增速。因此,这些措施不会刺激中国的大宗商品和资本品需求回归此前高位。
汪涛认为,虽然关于新项目和各类融资渠道的消息层出不穷,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仍将放缓。基建投资虽可能保持强劲增长,但难以完全抵消房地产和工业投资的持续下滑。鉴于此,维持全年GDP增速6.8%的预测不变。
仍有降准空间
中信建投认为,在经济下行的大周期内,政策方向是放松的。货币政策并不会因猪价短期上涨就转向或放缓,宽松是中期主旋律。同时,未来货币政策仍有降息降准的较大空间,特别是降准的空间。
稳增长还是以扩大内需方可见效。但商业银行配合政府稳基建的意愿不强,贷款需求指数也不断下行,创2004年有数据以来的新低。这也正是近期专项建设债券绕开商业银行,让政策性银行主导的主要原因。地方政府债置换的加码本身就是财政政策的再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