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公司研究

显示 收起

新三板新政不会冲击主板 具有极强指向性无需担忧

了解新三板的投资者都知道,这是一个多少显得有点畸形的市场:一方面挂牌公司的扩容相当快,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内,就已经增加到了7000多家;但另一方面交易则十分清淡,通常每天只有7亿元左右。相当数量的挂牌公司,连续几个月都没有一笔成交。流动性的不足,自然也就影响到其融资功能的发挥。

新政多多

在一年前,新三板公司的再融资还炙手可热,而现在已经明显降温。问题还在于,当年兴冲冲入市的那些私募基金,现在正面临退出困难的问题。某知名私募基金公司(自身也在新三板挂牌)私改投资契约以期延长基金存续时间的传闻,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由于流动性不足所导致的退出之难,实在有令人不寒而栗之感。

新三板新政不会冲击主板

显然,新三板制度如果不作大的修改,这种畸形的局面只会越演越烈,进而影响到它的正常运行,并且酿成相应的风险。

好在现在有关部门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且采取了相关的措施。最近,围绕新三板就有几项重大政策推出:一是制定相关标准,对新三板公司进行分层,以提高投资者对于新三板信息获取的容易度,为吸引新资金的介入创造条件;二是开放私募基金参与新三板做市,改变过去由券商垄断做市商资格的状况,为做市市场引来“鲶鱼”,从而提高交易的活跃度;三是允许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公司来新三板挂牌,丰富交易品种,为市场提供更多合适的投资对象。

无疑,这些政策都是很有针对性的,对新三板构成实质性利好。很多市场参与者都认定,随着这些政策逐步落实,新三板将获得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

分流资金?

当然,人们注意到也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这主要是来自于那些关注沪深主板市场的人士。在他们看来,新三板的分层,客观上相当于是“缩容”,这样会使得参与者集中精力操作被分在“创新层”的品种,从而大大提高它们的估值,而这将会分流沪深主板市场的资金,特别是对中小板、创业板会构成威胁。

而开放私募基金参与新三板的做市,其直接结果是给了私募基金在新三板上的一个重大活动平台,有可能使之乐此不疲,这样就会弱化其对主板市场的兴趣,从而导致更多私募基金放弃主板而进入新三板,加剧主板市场资金不足的困难。至于让私募基金公司在新三板挂牌,由于其条件之一是这些基金不能投资股票二级市场,这显然对主板市场不会有什么利好作用,反过来引发资金分流倒是有可能的。如此这般,归结起来就是对新三板的利好,对主板就未必了。

其实,即便是沪深主板市场的投资者,也大可不必以如此狭隘的心态来看待新三板。想当年,沪深两市还存在较大竞争的时候,也有人担心对方市场发展起来了,对自身市场构成冲击。但事实上这纯属杞人忧天。为什么?因为沪深两市都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客观而言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

无需担忧

事实上,在投资者的视角中,现在两市之间也并没有构成实质性的竞争。而新三板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从某种角度来说,其本身也是对沪深主板的补充与完善,并不构成直接的竞争。而鉴于投资主体以及投资对象上都有明确的差异,因此即便新三板分层了,也不可能会吸引多少主板市场的资金去参与新三板的交易。

同时,做市商队伍的扩大,其意义在于让这个不太活跃的市场能够多少有些生气。一个每天交易金额不到10亿元的市场,与沪深主板几千亿、甚至上万亿的日成交规模完全不是在同一数量级上,因此也完全不构成冲击。

另外,私募基金公司现在还没有在沪深主板上市的先例,它们能够在新三板挂牌交易,募集资金,虽然不是直接作用于沪深主板,但对于提高整个市场的证券化率、发展股权融资会有积极的作用。资本市场总体环境改善后,主板市场只会享受其中的红利,而不会有任何的损失。

有人说,2016年是沪深股市的小年,需要休养生息。而对于新三板而言,则是一个求生存、图发展的年份,如果不搞改革,其前景岌岌可危。也许,投资者是需要站在这个高度来认识新三板的那些新政,由于它有极强的指向性,所以无需担忧其对主板的冲击。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