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热点

显示 收起

汽车进口关税下调 购车成本降低短期内影响大不大

重磅好消息,汽车进口关税将在7月1日起下调了,想要买进口车的朋友们赶紧下手吧。汽车进口关税下调10%,究竟哪些进口车成最大赢家呢?汽车进口关税下调,进口车到底能便宜多少,据了解到进口汽车最高可降低10万左右。

汽车进口关税下调多少

话说汽车进口关税下调,购车成本降低短期内影响大不大?此次汽车进口关税的降低,又将对中国汽车行业产生哪些影响,豪华车或再掀官降潮自主高端承压。汽车关税骤降,减负讲幅力度仍有下行空间。

大家都已经知道的事情:从今年7月1日起,中国进口车辆的关税将从25%降至15%,进口零部件税率降至6%。

事实上,国家下调汽车关税,早有多次信号释放:从1月份的“中国将有序降低汽车进口关税”,到3月份两会期间商务部对外表示“要下调汽车、部分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再到4月份博鳌论坛期间明确“将相当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不少业内人士和机构就预计,整车进口关税的降幅会在10%左右。

关税下调方案坐实之后,最先受到利好的,毋庸置疑是那些以进口车业务为主的海外汽车制造商,尤其是保时捷、特斯拉、BBA等受到国内消费者追捧的高端豪华品牌,他们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无不表现得欢欣鼓舞,纷纷表态要应时而变。

国内的就不提了,参考一些品牌对海外媒体的发声,口径也差不多是同款乐观积极:宝马表示将尽快考虑调整价格,称此举是“中国将继续开放的强烈信号”。奥迪表示,欢迎中国“进一步开放”。丰田表示,将调整进口车的零售价格,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日产高管放话:“这对业务增长好处巨大,特别是英菲尼迪。诸如此类……各豪华品牌们的产品价格调整方案,后面也将陆续出炉。

在此之前,许多人都在抱怨中国进口汽车关税过高,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贸易战期间就一直拿中国25%的汽车关税和美国2.5%的税率来对比说事,一副好像中国品牌的整车已经大量出口到美国,已经对美国品牌构成极大威胁的样子。

汽车进口关税下调10%左右

特斯拉老大Musk也跟着火上浇油:“中国对外国汽车制造商的限制,造成了一个‘扭曲’的竞争环境”。而现在关税调整之后,众多车企中最先完成产品线价格更新的,也是特斯拉,大家都是腰椎间盘,为何就你如此突出?

特斯拉产品价格调整方案

而在豪华车企之外同时受到关税下调利好的,自然是那些国内中高端汽车市场和小众进口车区隔的的消费者,至少在需求层面,买家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接下来购买进口车会便宜多少?

众所周知,进口汽车的到手价格包含了进口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同时在零售和上牌环节中也会征税。关税降低的一个显著影响是,增值税和消费税势必会相应调整,根据目前不同豪华品牌的具体价格体系情况,这些品牌的终端零售价格,预计会下调8%-15%左右。

不过这也要视产品的市场热度而定,那些不愁卖的品牌(比如保时捷),最终产品线价格调整的幅度,最终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大,反倒是有可能进一步催生供不应求现象的出现;而一些急于扩大市场份额的品牌(比如林肯、英菲尼迪),在价格上作出的让步会大一些,不过这类二线品牌的其实终端优惠都不算小,调价之后的产品价格会不会和降低关税前的终端优惠持平或者更低,也有待观望。

但无论如何,未来消费者购买进口车的成本肯定会下降,中高端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也势必增强,新一轮的消费升级,已箭在弦上。

进口车价格的下调,还将大概率刺激进口车市场销量的增长与市场份额的提高,参考2014年-2017年国内的进口车销售数据,2014年为142.29万辆,2015年为107.8万辆,2016年为104.12万辆,2017年为121.58万辆,均在百万辆规模以上,关税下调后,进口车总量的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已经可以预见。

根据彭博社披露的数据,2017年中国进口车销量前十的品牌分别为宝马、奔驰、雷克萨斯、丰田、保时捷、路虎、林肯、大众、奥迪、MINI,它们均为中高端领域的主流品牌,稳步推进的话,产生的市场增量叠加起来,国内的进口车总量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摸到150万辆的水准。

至于整车和零部件关税的下调,则暂时不会对产品处于低端区隔的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造成太大影响,即便是零部件领域,国产车企对国外零部件的依赖程度也并不高。

但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那些已经在中国建厂但仍旧需要从国外进口零部件的的豪华品牌,其低端产品的制造成本将进一步降低,这会增加其产品在终端的灵活度,如果高端品牌祭出价格下压的招数,合资品牌的B+、C级车型肯定压力山大,不要忘了20-30万元区间还有雷克萨斯这类全进口品牌在背后默默捅刀子,在更为强势的品牌力面前,通常消费者要作出抉择并不难,毕竟很多普通消费者依然带有“豪华车、进口车质量好于国产车”的潜意识。

可以想象,一旦豪华品牌倒逼合资品牌车型的价格往20万元区隔收缩,不仅是合资品牌人心惶惶,连长城、吉利们好不容易看到的高端化苗头,形势也瞬间变得严峻起来,18-20万元的关键性价位,恐怕又一次会成为横立在自主品牌面前的一座大山。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