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理财

显示 收起

互联网巨头合并 停止烧钱止损盈利(4)

功能合并or实体合并

截至发稿时止,美团、大众点评高管和双方投资人,仍在就新公司架构、股权比例持续讨论中。虽然双方CEO都将身兼联合CEO、联合董事长,但汤涛提出,如果合并后的新公司是双核的,还不如不合;如果新公司是单核的,即便设置了联合CEO,其中一方CEO仍然可能慢慢淡出,“当老二其实意义并不大”。

汤涛特地提到滴滴打车、快的打车合并的例子。当时,滴滴打车CEO程维、原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均担任联合CEO,但吕传伟慢慢淡出,且公司高层人事并未出现纷争,市场份额也迅速提升到80%以上。

不过,经济观察报从更早前的滴滴、快的合并案知情人士了解到,巨头合并案是否顺利,取决于创始人、中间人、业务模式等多重因素。

作为多起互联网B轮、C轮融资的财务顾问,华兴资本花了几个月,才让双方高管、投资人坐下来谈,但真正达成一致是在深圳一家酒店,才花了一天时间。这对已经在不同公开和私下场合接触长达一年的创始人,已经不需要过多铺垫。然而,由于利益分配、人员安排,以及阿里、腾讯等投资人获益一直没谈好,导致迟迟没有合并。

这时,柳青发挥了作用。作为柳传志之女,柳青早在高盛工作期间就对中美汽车共享有深入研究。知情人士透露,高盛最终选择投资优步(Uber),柳青也和滴滴CEO程维成了朋友。她最终加盟了滴滴,花了很大精力说服两家公司合并。由于柳青是女性、前投资人,又没经历两个公司前期的厮杀恩怨,她对双方都具备说服力。

参与或见证过多次并购案的陈嘉君把上述案例成为实体合并,但他认为,美团和大众点评无疑可以另一种方案——功能合并。按照双方声明: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运营,包括以团购和闪惠为主体的高频到店业务。

陈嘉君预计,可能不会出现一家整合双方资产的母公司或者外部公司,只是在功能上实现协同而已,比如大众点评不再扩张与美团构成竞争的外卖业务,专注于第三方消费点评的导流功能;美团的外卖、电影票业务的市场份额国内第一,应该还会继续保留。具体到某个城市,5000个商家里中,有4000个商家是彼此重合的,而不重合的1000个商家仍可由双方各施所长。

之所以选择实体合并与功能合并的不同方案,投资人有对于O2O(线上线下互动)不同的产业逻辑。在出行市场,无论是专车、快车还是顺风车,不同城市之间产品的标准化程度高,背后基于同一套计算机算法,同一个驾驶员和车辆准入门槛,而且滴滴打车、原快的打车的产品非常同质化——两家最后只能活一家。

而在生活服务O2O市场,无论是团购、外卖还是电影票、酒店预订,都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用户需求需要一个一个城市分析,客户需要一家一家谈,市场扩张的边际成本(尤其是线下地推、运维成本)远大于出行市场。如果说,美团占据绝对优势的团购业务领先于三四线市场,而大众点评占据绝对优势的第三方消费评价业务则领先于一二线市场,双方存在的互补性多于同质性——两家得以在各归其位后,各专其事,各谋其利。

点击展开全文
↓ 往下拉,下面的文章更精彩 ↓
精彩图文